近日,2025年山东省化工产业智能化改造标杆园区名单发布。潍坊滨海化工产业园榜上有名,成为全市首家入选的化工园区。这是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积极推进“数转智改”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潍坊滨海开发区大力推进智慧园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充分发挥标杆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不断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上演精彩蝶变。截至目前,该区已创建1家国家级5G工厂、1家省级智能工厂、2家省级智能制造场景、3个市级数转智改工业示范项目,有力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盈利能力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打造智慧化工园区
近年来,潍坊滨海开发区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赋能化工园区暨智能化改造提升专项行动,在安全、环保、能源等多个场景部署人工智能系统。滨海化工产业园已建成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系统,融合5G通信、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大数据算法、构建模型等手段,构建能源—安全—环保联动管控体系,实现重大危险源管控、污染预警与溯源、执法检查等功能,园区智慧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潍坊滨海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大数据中心主任张敏表示,该区深入实施“数字+海洋”工程,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全方位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为推动企业“数转智改”,该区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该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政策层面,出台一系列鼓励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在资金方面,建立“政府+银行+企业+服务商”的联动资金保障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作用,消除企业“不敢转”的资金障碍;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从服务机制、人才培养、智库支撑、监督保障等方面入手,帮助企业强化数字化转型意识,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
培育智能工厂标杆
潍坊滨海开发区把树立智能化改造标杆作为深入推进化工产业智能化改造提升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标杆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以“数转智改”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新和成(002001)氨基酸公司通过深入实施“数转智改”,成功突破蛋氨酸研发生产领域的“卡脖子”技术。该公司建设了一体化产业链智能工厂,实现了生产自动化、管理可视化、能效最优化、运营智能化、监控诊断云平台化。公司智能工厂投入使用后,生产效率提高了22.17%,包装效率提升了7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21.43%。
山东海化(000822)集团作为山东省化工产业智能化改造标杆企业,“数转智改”“零手动”成绩斐然。海化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永志介绍,公司实施以“零手动”为核心的智能工厂建设,致力实现生产全流程“零手动操作”。公司选取纯碱厂、溴素厂、氯化钙厂作为试点单位,通过智能装备更新替代和APC先进控制系统应用,增加产线自控率。一期项目成功上线以来,工艺指标平稳率平均提升55%,关键指标自控率平均提升61%,人工操作频次平均下降68%,节能降耗效益显著。
如今,海化集团成为氨碱行业首例全自动倒塔、氯化钙行业首个零手动产线、溴素行业首家核心业务数据自动汇聚和一体化智慧运营的企业,其做法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丰富智能应用场景
近年来,潍坊滨海开发区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进AI大模型在工业领域落地应用,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焦易小智—炭基导电新材料产业垂直大模型应用”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入选山东省首批人工智能大模型典型应用案例。该模型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有效提升相关企业在原料采购、生产工艺优化及设备维护等方面的决策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驱动炭素行业智能化升级。
焦易数科聚焦碳基导电新材料产业链,凭借在数字经济与新材料领域的深厚积淀,揭榜山东省新材料(炭基导电)产业大脑试点,成为潍坊市首个产业大脑建设试点单位。利用3D建模等技术搭建的数字孪生工厂,将工厂的实景实况搬到云上,让客户在线完成验厂验货,促进了内外贸业务发展。
走进临港经济区,潍坊高端智慧供应链产业园项目建设火如荼。该项目是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项目,总投资16.5亿元,借助山东港口潍坊港的物流和腹地优势,致力于打造山东省最大的大宗商品仓储交易中心、跨境电商产业基地和仓储冷链信息系统。
目前,全区已有18家企业入选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润丰股份(301035)、国邦药业入选省级数字化车间股票按月配资论坛,海化集团、新和成药业等3家企业入选省级智能制造场景。
配查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